Yachak 讲堂|呼吸与禅定 – Vol.02.4

以下为本期讲义《呼吸与禅定》完整版开示

包含 Yachak 原音频

及根据音频整理的文字版内容

非常简单的一件事情,可能对有些人就显得特别困难。有的学员第一次来,他以前从来不知道内呼吸,但是当他去尝试的时候,他一下子就找到了感觉。他为什么会这么快就找到感觉呢?很大一个原因是:在上课之前他就已经做过很多的静心尝试,甚至已经体验过很多次外呼吸达到停止的阶段,所以只要告诉他怎么从外呼吸停止的阶段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他就能快速掌握这个技巧。

另外一个原因是:在过去的静心当中他已经积累了一些精气,即内在的精气不是亏空的。我们知道进入内呼吸是靠精气把我们带进去的。如果内在精气不足则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要呼吸精气,否则内在精气不能跟外在精气连接,无法产生循环的运作。

我们内在要产生精气,其实就是长期静心、长期平衡我们内在的四大元素:若内在四大元素不平衡,处在一种紊乱的状态,我们就很难感受到精微之气;只有在四大元素比较平衡,即身体之气比较平衡的状态下,你才能感受得到精气——精微的能量之气。如果我们没有立刻找到精微之气,则说明自身的内在身体之气(浊气)不够平衡、不够净化。所以,我们需要一点时间先平衡身体的浊气,把身体调到很柔、很轻、很静的状态,这样浊气就会被慢慢净化掉。浊气一被净化,你就能够很明显、很明确地感受到精气。然后你再调呼吸,把它调到深沉、绵长的状态,直至停止,此时你再去感受呼吸停止、屏息的状态。如果一开始就屏息,那这个方法是不够自然的,甚至会导致憋气,即当身体、头脑不是特别平静的情况下,刻意控制外呼吸则会出现憋气的现象。

所以,在第一阶段我们不要急着进入内呼吸,至少花半个小时先让身心平静下来,之后再去感受呼吸的状态是如何的。如果它已经变得非常缓慢、非常轻微,这时候再去调它则会比较容易成功,因为它已经放慢了;如果它还在急促、还在喘,说明身心还没有平静下来。如果它已经很轻微、很慢了,你可以再把它调得更深沉、更绵长、更轻微,这样调着调着它自己就会静下来了。

静下来以后,你可以做一个转换——屏息几秒钟。在屏息的过程中看有没有一种很平静的感觉,是否有一股精微之气在你的内在运作。另外再感受一下有没有憋气的感觉:你如果感觉还是很憋气,此时就不太适合转换到内呼吸;如果在屏气的过程当中你感觉还是很平稳,不会很憋,就可以尝试进到更深的内呼吸。这时候你要加一个非常关键的动作,若不懂,最多你也就达到外呼吸的停止状态,不可能再深入,即静心只能达到肉体的瓶颈,不能进入到能量体。那这个关键就在于有没有把外呼吸的通道封住。

怎么封住呢?用舌尖往上顶,顶住上颚。为什么要往上顶?往上顶就是把鼻孔这个通道给挤压住,外呼吸就会减少,否则就不可能进入内呼吸。因为你一屏息,鼻孔又会自动开始呼吸,所以你必须控制它、挤压它。挤压住以后,口腔部位会出现一个吸吮的动作,即舌尖顶上去后感觉把外呼吸通道封住了。吸吮的动作是从口腔部位吸进去,做一个呼吸的动作。在吸的过程中你感觉是有压力的,为什么?因为你呼吸的不是空气,是能量,所以吸的时候有压力,会导致舌背往前推,此时气才能吸进来。即你必须要有一个往前推的动作——舌头紧紧贴住牙齿、牙床往前推,气就会吸进来,一推一吸、一推一吸,这样你就感觉有能量进来。

当然,刚开始这个“息”你感觉可能就到喉咙,有时候到达肺、到达胸口。所以刚开始尝试内呼吸的时候,你是有压力的,喉咙和胸口的压力非常大,为什么?因为能量突然进来,把胸口撑开,把心轮撑开了。如果你感觉压力很大,就要放松,稍微停一下再尝试内呼吸。你要多试几次,一吸进来你就放松,但是不用呼气。内呼吸不需要呼气,因为气息进来以后,它自己会运作。可能会有一点点出气,但不像外呼吸一进一出这么明显。我们吸能量是为了将它储存在身体内,进入气脉、脉轮当中,供能量体使用,所以出气很少。它一吸进来你就放松,不用管呼气,它会在你的身体内自动运转。

如果你感觉有点憋,也可以放松一点,稍微有一点点外呼吸,就是外呼吸不完全停止,还是有一点点。只是由于舌背往上顶,导致外呼吸通道变窄,所以吸的空气会比较少,感觉外呼吸好像停止了,其实没有完全停止,只是有所减少。这时候你的整个注意力都在内呼吸,你只要找到内呼吸,就不用管外呼吸了,它自己会呼吸。你已经感觉不到它了,但它会自己运作。

刚开始一定会有一些刻意,这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你不仅有憋气感,还会有压力感,这些都是正常。另外你还会掉链子,所谓“掉链子”即舌头突然就掉下来,贴不住了。为什么会贴不住呢?因为你开始打妄想了。一打妄想,内呼吸就会断开,因为你的注意力从息转移到头脑,就会掉链子。所以找到息以后,第二步就要随息。

“随息”的意思就是一直跟随它,注意力不要离开它。一旦感觉到有个息在进进出出、有长有短,意念就要跟随、附着在息的身上,不要离开它,因为一离开就会进入妄念,舌头就会掉下来,你又会回到外呼吸。你一定要明白:进入内呼吸以后必须非常平稳、非常专注才能够成功。就好像走钢丝一样,一旦走上钢丝,每一步都不能出错:不能偏左,也不能偏右,更不能停。一个人在钢丝上怎么能停呢?一停就会摇摆。所以,进入内呼吸以后,我们就随这个息不断地走、不断地进、不断地出。它就是这样,不可以停,一停下来马上就会回到外呼吸,要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它对专注力的要求非常高。但是如果你成功了,专注力就会变得非常强,你对头脑的控制能力会非常强。只要进入内呼吸,头脑就不可能再打扰你,让你分心。所以,它可以解决你头脑的任何问题,比如头脑散乱、昏沉、杂念多等。一旦进入内呼吸、达到专注以后,头脑就完全消散了,因为我们只要还有外呼吸,头脑就会特别活跃。我们把外呼吸压缩到尽可能小的时候,头脑的活跃程度才会变得非常小。这时候我们会进入到一个静心、专注的状态,进入到能量层面,开始跟能量打交道,不用再管肉体了。肉体会在内呼吸当中逐步得到调整,哪里不通它会帮你通。能量是很智能的,它自动帮你疏通:哪里沉重它会帮你调柔,哪里烦躁它会帮你放松。

如果不懂得气息、能量,我们是不可能进阶的。所以道家为什么要练炁?瑜伽为什么要练普拉纳?道理就在这里,它是你达到更高灵性层面的一个工具,没有这个工具,你是不可能进到更深的灵性层面,不可能进到光的层面。我们在进入光的层面的时候,是要通过能量的通道、这个维度才能达到光。我们现在是在物质层面,对于光来说我们是处在黑暗中,什么都看不到,我们不知道光在哪里,所以必须穿越它。穿越的工具就是内呼吸,让它把你带进去。只要跟着它,终有一天它会把你带到光明当中。

在第一阶段你们会有些刻意,但是坚持一段时间以后,只要坐下来你就会自动开始内呼吸。到此时,你就达到熟练的程度,不需要刻意用头脑去随息了,因为你的心自然就跟随息了,你达到了心息相依的状态,即心和息互相依附、结合在一起而不分离了。达到这个阶段你就可以不用再管呼吸了,外呼吸和内呼吸都不用管,因为它很自然地成为了你的一部分。就像我们平时呼吸一样,不会说去观呼吸的,因为它已经是你生命的一部分。

所以当你熟练内呼吸以后,它也会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你只要静下来就会进入内呼吸,不一定要打坐。在生活当中,比如出去散步、坐在公交上或者去到人多的地方,你不想感受周围的磁场或者气息,就把外呼吸关掉,进入到内呼吸,这样你就可以给自己的身体加一个防护罩。因为内呼吸会瞬间提升频率、提升气场,把周围嘈杂的气息全部屏蔽掉,这对你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保护。

达到心息相依以后就好办了,你们就真正进入静心的第二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你们是在身体层面做功夫;第二个阶段,达到心息相依以后就在能量层面做功夫。能量在不断随息的过程中,它会慢慢充满达到止息的状态。所谓“止息”,即气息吸满,它就停止了。所以,刚开始吸的时候,你感觉息是要呼吸很长时间,进进出出要花很长时间。而当它满的时候,你感觉好像稍微呼吸一下,很短的时间就满了,甚至你稍微用个意念“我要呼吸”,它就会在很短时间达到止息的状态,这表示你的能量体达到饱和的状态。所以,一旦达到饱和、达到止息,就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从能量体里面继续深入。

那要怎么深入呢?达到止息以后,你要用“观”的方法深入,而不能再靠呼吸来深入,因为你已经呼吸不动了。呼吸动不了,你就要观。怎么“观”呢?你可以观出散。所谓“观出散”,即把自己的整个身体融入到虚无当中,变成无限的,你不要再执着于这个身体,要放开身体。练习身体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融入到无限当中,成为无限的一部分。一个人要变得更加强大,不能仅仅依靠身体内的能量,而要能融合无限的能量,这样才会变得更加强大。瑜伽士能够控制各种普拉纳能量,就是靠呼吸:首先把内呼吸练好,然后再把自己融入到无限的能量当中,此时其实不是你在控制能量,而是能量在控制你。所以,在融入当中你是处于一种被动的、臣服的状态,你要失去你自己,才能得到另外一个更大、更高的自己。

如果你不能感受无限,你就去连接你的高我。当你达到这个阶段,一定要向更高的自我进化。所以,你必须要跟高我融合,去感受高我的临在,让高我来跟你融合。你要邀请祂、臣服于祂。所谓臣服,即你放开身体、放开心、放开头脑,让祂临在在你身上。你要培养一种神圣的感觉、神圣的情感,或者充满光的感觉——整个身心充满了光,你会有一种神圣的临在感,这就是高我。一旦连接上高我,祂会慢慢地越来越跟你的身体融合在一起,接着你就会超越能量体,达到心智体,再达到智慧体。

所以不要认为止息以后就没有工作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止息里面,你可以放开身体,向更高的自我、更高的层面无限扩展,这样你所吸收的能量才会更加精微、更加高频。因为息还处在第四维度,要跨越到第五维度,还要吸收更多的光能。所以你要通过观想、通过意愿去融合你的高我,或者把自己的身心释放到无限当中。前面我们讲心智体有个功能,即它是无限的。这时候你去感觉心往外扩散,即观你的心轮往外扩散,跟无限或者跟大理这个场融为一体,跟苍山、洱海融为一体,这样你就可以进到更深的身体当中。

你们要明白:从外到内,它是从有为到无为、从主动到被动、从努力到臣服的这样一个过程。你要超越目前的状态,就需要释放掉现在这个自我意识,臣服于更高的意识,才能够进入到更高层面。如果你放不下目前这个意识,就不可能进入到更高意识;放不下身体,就进入不到能量体;放不下能量体,就进入不到心智体,还有智慧体。在临界的时候,我们就要臣服,即当你达到一个没有办法再跨越的点时,就要臣服下来。一旦臣服,你就会被吸进去,进入到一个更高、更深的领域。

你们看现在的很多呼吸方法,算起来可能有几百种,但是大多数都在讲外呼吸——怎么练外呼吸。这些方法对身体有一点帮助,但你们要意识到练外呼吸不能超越身体。若想超越身体进入到能量体,必须靠内呼吸。所以在过去修行的经典里面,其重点在于内呼吸,不是外呼吸。当然对于有些方法,比如《瑜伽经》也讲外呼吸,但是如果你去看这类书里提及的方法,你会感觉到畏惧,太复杂了,你不知道怎么下手。

如果你能关注三摩地的部分,比如《瑜伽经》讲三摩地里关于呼吸的部分,其实就是内呼吸,叫作舌锁术——用舌头锁住呼吸通道。刚才也讲了把呼吸通道锁住,就是为了控制好外呼吸,减少外呼吸。在道家里面,这叫作搭鹊桥。所谓“搭鹊桥”,即牛郎和织女相会,牛郎从下面上来,它代表任脉的能量;织女从头顶下来,它代表督脉的能量。要让督脉和任脉连接起来,必须有一道桥梁,即舌头往上顶的这个通道。如果不顶,这两股能量就会从鼻孔漏出去,不能完成一个循环。所以,道家的身体修炼必须要有这样的一个过程——搭鹊桥。

当然,有一些也讲得很高,讲胎息。但是,胎息对一般人来说太难了。一个人要一下子让呼吸完全停止,达到一个不呼不吸的状态太难了。所以若要走捷径,走内呼吸就很好。当内呼吸练到一定程度,自然就会达到胎息。达到胎息以后,内呼吸都会停止,不需要内呼吸了,因为这时候你已经进入第三个身体。能量体属于第二个身体。当你进入到第三个身体时,感觉又完全不同,你会感觉自己真的没有呼吸,一坐下来就入定了。但是其实是有呼吸的,只是在很深的身体呼吸的时候,一点感觉都没有了。你不知道自己在呼吸,但事实上是呼吸的,你呼吸的是更高层面的能量,比阴阳之气更精微。越精微的能量,频率就越高,振动就越快,我们根本捕捉不了。我们只有进到一个很深的定、很深层的呼吸当中,才能感受到那种很精微的振动。

所以,瑜伽也好,道家也好,佛法也好,都讲呼吸法。佛法讲的是什么呼吸呢?它叫作“观息法门”。观息法门是怎么传下来的?当初是佛陀传给他儿子罗睺罗的,是密法。罗睺罗被称为“密法第一”。为什么叫密法?因为在练观息的时候你看不出来他在练什么功夫,他既不诵经也不念佛,就练呼吸,所以叫密法。

这种密法后来延续下来,在显宗就是六妙门和十六特胜,到了西藏的支派就叫作密宗的宝瓶气。密宗的宝瓶气也是一种对外呼吸的控制,让身体像个宝瓶一样充满了气,不让它漏出去。在显宗里面就叫六妙门,即数息、随息、止息。很多人误以为数息是数外呼吸,一进一出、一进一出,一二三四这样数,这不对的。真正的数息指的是休息的“息”、气息的“息”,而不是呼吸的“吸”。气息的“息”指的是呼和吸之间停顿的地方,即呼和吸停下来以后,在不呼不吸的中间状态去找那个气息,才叫作数息。一旦找到了,“知息长,知息短,知息进,知息出,知息遍身”,这叫作数息。

随息,即刚才我们讲的意念要跟着息而不要离开它,然后达到止息。止息以后,就是观、还、净。这时候你要起观。当你达到止息了,就把呼吸放开,不要去关心呼吸,而要观。怎么观?像刚才说的可以观出散,把自己放松下来,像一团气一样散到无限当中,跟无限的虚空融为一体。另外,你还可以观神圣的临在,观想跟神圣的高我产生融合,这也是一种观。

“还”的意思是什么呢?即把杂念、潜意识的活动全部观没、观干净了。止息以后可能还会有一些心理上的活动,你要继续观它,把这些活动全部观掉。因为你不去观,它就一直在活动。昨天有个同学问:“达到止息不知道该干嘛,有时候想找一些事做。”这就是潜意识的活动,你不能再去找事做了,要把这种活动全部观掉,让你达到纯净的状态。观、还、净,最后达到纯净。它不是清静,是纯净。当你一点杂念、一点内在潜意识活动都没有,它就是纯净的,这时候你是达到纯能量体的状态。

如果按照十六特胜的步骤,它是怎么样的?“知息长,知息短,知息遍身”。“知息遍身”即你要知道气息在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流动。当你过了这个阶段,就会收获成果。这个成果是什么?“除诸身行”。你的身体就会清净,你把身体的浊气、病气、寒气、热气、邪气等等全部都清理掉,这叫“除诸身行”。修行如果连身体都没有修清净,你觉得我们还会修到什么高度呢?很难的。你说“我专门修心”,专门修心是可以的,但是身体的障碍一来,你的心就乱了,定不住了。比如你的心很清净,有个很好的境界,突然身体不舒服或者受到外在干扰,心马上就乱了,这就是因为内在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帮助你定住自己。你要定,要获得定力,首要条件就是身体要清净。因为身体清净就有能量,此时流动的不再是浊气,而是精气。

所以,当你身体气脉流动的是高频能量、精气的时候,你就有定力了。你之所以没有定力,就是浊气——喜、怒、哀、乐的情绪困扰太多,把你拉低,你定不住了。但是如果你清静了,把精微之气调动出来,你就有定力了,此时你再修心、修智慧就会很稳定,不容易掉下来。所以,定、慧两者是等持的,定慧双修——不管什么法门,修定都是基础。

当你“除诸身行”以后,就进入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即“受喜、受乐、受诸心行”。当身体清净了,你就感觉到快乐,那种快乐是你无法想象的。你们觉得在个人生活中也很快乐,当然这也是快乐,但是它和静心当中所体验到的“快乐”是不同的,频率完全不一样。在内在体验到的快乐是由心而发的真正的喜乐,不是情绪上的、头脑上的快乐和兴奋。当然,它也有情绪的部分,“受喜、受乐、受诸心行”指的也是一种情绪,比如进入初禅以后的状态是怎样的?“离生喜乐”,它是什么意思?“生”就是生命,你感觉脱离了生命、脱离了身体,变成了轻飘飘的另外一个生命,好像脱离了世间稠密的能量一样,这就是达到了“离生喜乐”的感觉。

进入初禅的状态时,你感觉身体就像一根羽毛,轻飘飘的;坐在椅子上,你感觉自己随时会飘起来。现在你们所体验到的轻盈跟真正达到初禅的那种境界是没有办法比的。真正达到初禅,你真的就是很享受,什么都不愿意干,就坐在那里,好似仙人一样,飘飘欲仙。所以是“受喜、受乐、受诸心行”,它的快乐很难描述。这就是初禅的境界。

当你进入二禅,它又变成另外一个样子,即“心作喜,心作摄,心作解脱”。从二禅到四禅,它就是这个状态。什么叫“心作喜”?前面我们提到“受喜”、“受乐”是无法自控的,即你不能控制它,它要来就来。你不能说“我刻意想要得到这种快乐”,你得不到,因为你不能控制它。到了二禅以上,心可以作喜,你可以控制喜乐了,比如我想要体验喜乐,就把自己的频率提升到二禅,马上就很喜乐。“受喜”、“受乐”变成“心作喜”。

“心作摄”即可以控制心的状态,比如我现在心很烦躁或者有一些愤怒的情绪,我可以控制住它,不让它发展,不让它扩大,叫作“作摄”。你的整个心态能够完全被你所掌控,这叫“心作摄”。

“心作解脱”,一旦能够作摄、作乐、作喜,想要解脱就很容易了。所谓“解脱”,即把所有心里面挂碍的东西全部放下,心无挂碍。就像《心经》说的“心无挂碍”,当你心里什么都不挂碍的时候,它就是一种解脱状态。当你达到二禅三禅四禅以后,就有心无挂碍,好像什么东西都可以放得下。过去可能你认为那些不重要的东西你可以放下,而重要的东西——比如家庭责任、财富等你放不下,但是到了那个时候你真的就能放下了。你得到了那种快乐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包括身体,你也可以放得下;再进一步,包括你对修行的执念也能放得下,因为能够作喜、解脱,就放得下。

到目前为止,功夫的层面我基本上讲完了。总结起来,即从静到止再到定。定就是从初禅到四禅。它们有些什么不同的区别和特质?比如静,其实你们很容易感受到,即感官能量收回来了,没有刻意地思考问题,也没有向外飘溢,感官能量没有向外追逐,归于中心,心里很放松、很平静,这就是静。如果你感觉心里面很乱,很多思想在追逐,就不叫静,叫乱。

静以后就达到止。止,即念头非常少,偶尔会有一些念头,但是这些念头无关紧要,因为它不会把你的静的中心带跑,不会偏离静的中心。同时你的呼吸已经非常平静,你感觉到它已经快要停止,偶尔也会完全停止下来。

定就完全不同了,你完全进入能量体,不在肉体层面,所以你对身体没有感觉。当然不是说腿不会疼,还是会疼,但是你对它的知觉减弱了,感觉不是原来的那种疼,因为你好像在离开肉体,感觉不到肉体的边界了。刚开始坐下来,你感觉是一个身体坐在这里,但是进到能量体,你会感觉没有边界,或者边界非常模糊,或者跟周围的气场融合在一起。比如你坐在这里,你感觉跟所有人的能量是融合的,如果感觉孤立,说明你还是一个肉体的状态。你感觉跟整个场也是融合的,甚至最后能够超越这个场的能量,向无限扩散,这个状态就是表示你在慢慢走向定的状态。

你还不能说自己只是身体的某部分感觉到了,而还有一些部分感觉不到,那这是不完整的,你必须是全部的、整体的一个融入的状态。如果你感觉某一部分没有融入,说明这一部分可能是没有能量,不通。能量不够就无法完全进入到能量层面。所以要入定,必须进入到能量层面才可以做到,我们则可以通过内呼吸的技巧来不断提升能量。

当能量达到一定层次的时候,它就会不动,这就是入定,即呼吸已经停了,内呼吸也止息了。这时候你感觉跟能量已经合一、分不开了,那就是入定。当然,入定很可能只是短短的几秒钟,然后你又出来了。你虽体验到入定,但很短的时间就出来了,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你的功夫不到,能量还不够,所以入定的时间很短。如果你的功夫到了,气脉全部打通了,你要入定多长时间都可以。所以,达到初禅以后,你要入定多长时间都可以。

你们大多数人都在从止到定的跨越的过程中。从静到止是不难的,你们只要花一两个月都可以做到。但从止到定,你们必须提升能量、净化身体、打通气脉才可以做得到。而且功夫成片,即每一天你都要花固定的时间去训练,要不然你练一段时间又不练,能量会消耗掉,就不能成片。在打坐中你训练能量,但是打坐完又去消耗能量,比如无止境地追求吃喝玩乐,又或者不知道修行,反而去工作、去忙碌了,这也在不断消耗你的精气。

事实上,当你有了精气后,会感觉到特别容易疲劳,为什么?因为你在做事的时候,会无意识地使用精气能量做事情,从而导致你在日常生活中容易特别疲劳。你会消耗得特别快,因为你已经习惯使用精气能量,不再像过去那样使用肉体的能量。在使用肉体能量的时候,你可以通过食物、通过睡眠来补充,但是精气能量是靠你静心获得的。所以,一旦开始静心、开始修炼能量以后,必须对自己的生活做减法,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社交、不必要的感官追求,因为它们会大量地消耗你的精气。而且当你觉得特别疲劳的时候,你要懂得休息,这样才能保证能量没有被过度损耗。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