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chak 讲堂|融合修行与生活 – Vol.01.8

以下为本期讲义《融合修行与生活》的完整版开示

包含 Yachak 原音频

及根据音频整理的文字版内容

最后一节课,我来讲一个很现实的主题:如何让修行和生活更好地融合起来?

当我们决定走上实修的道路,会发现很多东西都不一样了。不管是生活状态、工作状态、情感还是关系等等,都会发生变化。因为你在脱离一条旧的生命路线,你在跨越一条未知的、加速成长的时间线。未知,就是你没有办法用过去的经验来预判将来会走到哪里、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会不会获得恩典和助缘、有没有可能遇到一些特别的业力障碍,这些都是未知的。既然我们选择了这条道路,也是唯一的道路,就不可能往后退。因为选择了高的就不可能再退回到低的状态。所以不管将来会出现什么,我们都要带着乐观、积极和自信的心态去迎接。只要我们是发自内心地渴望真理,就一定会获得非常多的帮助来渡过考验和难关。

假如我们遇到一些特别的障碍、业障的爆发,首先我们要积极地面对它,不要逃避个人的责任。在面对的同时,保持平衡的心态:既要面对,又不要把它看得很严重,即在心理上不要太过执着于这些业障。从法的角度来说,业障是由过去的因所带来的果,我们必然要承受。因此,我们要以一种平衡的心态去承受、转化它,乃至于花时间慢慢地消耗它。但是你要相信:只要不跟它纠缠,不过度地执着于善恶对错,这些业迟早会消失,而且随着你不断地修行和精进,业的消耗速度会更快。千万不要像过去未修行时的状态,比如遇到问题,我们会无意识地久久沉浸其中,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情绪等等。

所以,拥有一个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心态就是要有正确的知见,对修行道路上遇到的问题都有正确的看法和知见。如果我们缺乏正知见,太容易着相,就很容易造成内心的恐惧。比如遇到问题,我们就开始恐惧、担心自己是不是哪里不好,没有办法修行了,或者被 mo 障了等等,这些过度的担忧和恐惧正是源于缺乏正见。所谓“正见”就是要意识到所有的外相都是心的显化,比如我们遇到的业障其实就是从我们心里面显化出来的。也就是说,我们无需过度干预外在或者试图改变外在,只需改变我们的心。心改变了,外相也会跟着改变。

假如感觉周围的人都不理解你,或阻挠你修行,你没有必要向他们投射反感的情绪。他们之所以阻挠,是因为你内心跟他们有债务关系。本来他希望你今生能够做个普通人,偿还前世的债务,但是你修行了,这些债务可能就会被取消,于是他就会无意识地阻挠你、不想让你修行。此时,首先你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其次,从心里面去改变这种业力的纠缠。不管别人怎么对你,你的心都能够保持在不纠缠、不怨恨、不投射的状态。由于你的不纠缠,当这个业力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会慢慢松脱,不再继续妨碍你了。

所以我们必须要了解关于修行的种种正见,这是非常重要的。正见,一是来自于对经典的学习,比如佛法,我们应该多读像《心经》《楞严经》《金刚经》这些比较重要的经典。《楞严经》可以帮助你认识整个修行和明心见性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它的内容包括在实修当中可能会遇到的 mo 障,一共有五十种,存在于我们的色、受、想、行、识当中。其中最重要的 mo 障就在色阴、受阴和想阴里面。比如想阴是最容易出现 mo 障的,当我们有太多的妄想和贪求时,就会吸引来 mo 障。

所以,我们必须要保持初心。修行的初心是什么?我们修行不是为了追求特殊的体验或者能力,而是要找到自性,借此帮助我们从无明当中跳脱出来,这就是我们的初心。只有保持初心,防范内在的贪嗔痴无明,我们才能避免 mo 障,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正知见。如果我们是为了追求某些东西而实修的话,是很容易进入 mo 道的,这些现象经常会发生。所以我们不能盲修瞎炼,必须要在正知见的指导之下修炼。

除了熟读一些必要的经典,我们还可以从善知识的身上获得正知见。什么样的人才能够被称为“善知识”?首先,他本身有修证的经验,最好是一个证悟者,他会非常了解和清楚整个修证的过程,以及过程中会出现的障碍。其次,他应该有菩提心,即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利他,而不是为了满足自我。因为一个真正的开悟者、证悟者基本上没有我执,也不会有追求小我的动机,所以他才能够传道、立身,这样的人才能被称为“善知识”。如果没有完全消除我执,那么他很可能会带有私心,一旦教导有偏差,就会导致跟随他的人也一起走向歧途。所以,我们也可以从善知识身上获得必要的经验。

当我们对整个修行过程、修行的目的和意义以及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都有了基本的了解后,再开始认认真真地实修。实修时,可能需要技巧把我们带入门槛。技巧因人而异:有些人可以直接从心智的角度深入,即跳脱心智的限制达到深入;有些人需要从身体开始慢慢地深入;另外一些人对能量比较敏感,就可以去修炼炁、呼吸的运用。这些技巧都是为了让我们的心更加稳定。当心稳定了,我们才能够克服在道路上的种种障碍。

可以说每一个无明都是心 mo,只要我们能够克服心 mo,就不会受到外 mo 的干扰。一个人之所以受到外 mo 的干扰,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自己有心 mo。当我们的定力增长了,才能够运用自性的智慧克服心 mo。要相信我们的自性有一种智慧,它能够明辨是非对错。只要站在自性的角度,相信自己的直觉,对于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我们是非常清楚的。当我们选择了正确的行动,心里一定是非常自然、非常打开的,而且感觉这样下去一定是非常顺利的。反之,就要小心,若感觉内心矛盾重重,或者有各种担忧和恐惧,有可能这条道路是不适合走下去的。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内在有一些与生俱来、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要看到它是如何阻碍我们的。本来一个选择在心里面的感受明明是对的,却不敢行动,那很可能你在思维上有限制——你在害怕、恐惧一些东西,此时就是在考验你是否能够坚定地做出发自内心的选择。如果你坚定,就等于把这个思维的限制打破,命运就可以改变;如果你不敢勇敢地迈出这一步,就会跳不出这个固定的生命路线。所以,培养正知见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要相信我们内心的直觉,相信我们的自性,它会在关键的时刻给我们提供一些灵感和正确的判断。

当回到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处理好跟周围亲友的关系。因为如果不处理好,他们就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妨碍。就像刚才所说,处理好并不代表你们的关系必须非常好,也不代表他们能够真正地理解你,而是你不要跟他纠缠。比如当他用一种负面的形式跟你沟通、交流,你不要回应他。因为一旦回应,你也会陷入到负面的频率当中。最好的方式就是:和一切负面的频率切开、断开连接,不纠缠,不回应,那么负面的东西就不会影响到你了。

除了要更好地处理好我们与周围的人的关系外,也要处理好现实的问题。比如我们的经济来源、生活需求和情感关系要如何处理?这些问题都是非常现实的。像物质的东西也是灵性成长的必要保障,我们如何获得稳定的经济来源?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需要思考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未雨绸缪,不能等到事情无路可走时再做出选择。最好在自己心里有个计划,但这并不代表你要重新回到过去的生存状态。因为你一旦选择修行,就必须把身心维护得更好,不能有太多的负担、太多的精神压力,不能过度地消耗身心能量,这非常重要。你会发现一旦消耗过度,就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静心,就没有办法实修了。

在解决这种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内心发一个愿,比如你渴望过什么样的生活、有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当你把这个愿望发出去了,可能将来就会有合适你的机会出现。比如可以发这样的愿:我希望有一份工作,但它不会影响我的修行,可以让我有足够的时间。这就是很好的修行条件。千万不要随波逐流,一旦在社会上太过于随波逐流、太过于被动,就会被社会生存的规则牢牢地禁锢住。

实际上,我们是可以依照自己的愿心来创造一种更好的生活状态,来满足物质和灵性需求的。当满足了这些基本需求,我们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实修当中。一旦投入其中,就不用太过牵挂外在的事情,它们会自动处理的,它会围绕着你的灵性成长运作的。在过去,你围绕着物质运作,精神都消耗在物质层面。现在你应该反过来,让物质围绕着精神的成长而运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灵性法则。

如何让物质围绕着你来运作?要把物质看成是一种能量,而能量是同频相吸的。如果你是高能量的状态,你很容易就能吸引好运、财富,且不需要付出太大的辛劳。但如果你的能量状态太低,你会发现即使很辛劳地追求物质,也很难得到满足。这跟一个人的磁场有关系,当你把自己的身心修炼好,当你的磁场好了,那么散发出去的磁场就会吸引有利的物质条件来帮助你。所以,当你频率越高,需要关注物质的时间就越少,因为物质会自动地到来。这点非常重要。

在我们的心里一定要有一个标尺,或者标准。就是说,对于自己应该每天花多少时间在灵修上、花多少时间在其他事物上要有一个标准。然后,你要养成一些习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应该做些什么。如果不养成习惯,时间长了,你可能又会回到未修行的状态,等于说你的修行之心倒退了,或者停滞了。修行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特别是练禅定的功夫,太久不练就会倒退。所以,需要每一天都给自己安排时间静心,这样才能够慢慢地进入状态。

当你养成习惯以后,你会发现这就是一种很自然的生活方式,每天静心就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不可或缺。当你在修行中找到乐趣,感受到精神的充实和成长,这就是最好的动力。所以,实修就是要你去实践,把它看成一件每天都需要完成的工作一样,去很好地完成它。我相信用不了多久,你就会成为一位非常自律的实修者。

除了实修的训练以外,我们还应该做的一件事是:在生活交往中,或者在现有的条件之上尽可能多地做一些善行。这是为了积累福报。积累福报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很多生活中的麻烦,让我们将来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加顺利。有了福报,我们将来也会得到很多回馈。比如物质的福报,如果你拿出自己富余的金钱和物质多做一些布施,将来你就不会为金钱而发愁,甚至这个福报会延续到你的下一生,以保证你下一生能顺利地走上修行的道路。这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就是因为福报不够,导致在灵性道路上不能坚持下去,为生活所困。这正是因为前世福报修得太少了。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这个问题。

当然,修善行并不是要你刻意地、很努力地去做,只要自然而然地做就好了。比如刚好碰到一个机会,你就去做。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方面,假如有人需要你的帮助或开导,你就顺其自然,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福报与善行。包括我们内在的善行,即身口意的善行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非常谨慎地观照内心的起心动念,避免那些嗔恨、贪欲、嫉妒等念头,这些都在消耗我们的福报。假如我们坚决摒弃这些东西,福报自然会增长。

福报多了,我们就会有福德。我们讲“积阴德”。所谓“阴德”就是别人看不到的一种福报,而不是表面上让别人看到自己在做好事。只要你内在的修为能摒弃恶的念头、想法和情绪,你就会有阴德。这种阴德也会带来福报,你会发现有很多人愿意给予你一些很善意的东西。

我们在做善事、修福报的时候,不要过于强调自我。因为它是由心而发的行为,如果过于强调自我,就会损耗福德。所谓“功德”,其实就是阴德,意思是你做好事不是为了让别人知道,不是为了让别人来肯定你、赞美你,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回馈。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好事,才有功德。如果带着自我去做,不但没有功德,反而会造成恶业。因为太强调自我,即是自私,就形成了恶业。

修福报、修功德、处理好身边的关系、与人为善对于修行是非常大的助力,可以减少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即使真的遇到困难,这些助力也会把困难降低到很小的程度。这就是福报和功德的作用。毕竟修行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并不是你非常渴望就能够立刻达到的,它需要你保持在一个非常稳定的状态。

精进也是一样,精进就是应该稳定,像走钢丝绳一样。你走太快,容易摔下去;太慢、犹豫不决,也容易摔下去。而且有时候如果你太勇猛,你凭个人的想法想要非常勇猛地修行,其实也不一定是对的。你越勇猛,不注意平衡和稳定,业障来得也快。我们看到过去有一些修行人发心非常猛厉,比如打坐一坐就是七八个小时,但是后来因为长时间的枯坐导致身体出现了问题,这就是没有掌握好平衡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视自己现阶段的具体状况来选择精进的程度。假如你只是刚开始走上这条道路、刚开始实修或者刚开始练习打坐,你不需要特别用力,只要感觉合适就够了。合适就是能够让你在一整天中保持好的心态,有精神、很充实的状态。如果你很努力导致身心劳累,那就是用力过度了,这就不对。如果我们每天都能保持这种平衡、良好的状态,时间长了,我们自然会越来越精进,打坐的时间也会越来越长,因为你已经感觉不到身体的疲劳,这等于在告诉你可以多增加一些打坐的时间。所以,精进就是要一步一步来,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要掌握好平衡,要适度。

最后,希望大家在灵性的道路上都有自己的梦想。这个梦想并不是指世间的欲望,而是代表你渴望今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可以发愿,比如证到解脱,或者发大愿将来能够成佛,这些都算是梦想。但如果暂时没有太大的想法,你也可以在心中有一个蓝图:希望自己今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道德高尚的人、有修行境界的人、以自己的修为和能力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也是一个梦想、理想。

就像儒家所说“诚意,正心,修身”,然后再“齐家,治国,平天下”。最重要的是有诚意,即你的心要有一个真正想要的、渴望去做的东西,或者有一个理想的追求。然后是正心,把你的心修正,修养得更好、更有灵性、更有智慧。再者是修身。儒家为什么要修身?因为一个人要做大的事业、追求大的理想,需要有足够的精气神。精神不够,就做不了事业。真正能够做大事业的人,他的精神都非常好、非常高。所以,要修身养性。

把修身养性做足了,你就能够真正地去做服务,完成你的梦想。你可以梦想自己将来成为一个灵性的疗愈者、灵性的教师,或者从事跟灵性相关的工作或事业,都可以。有了梦想,你才会更加积极地去生活、去修行,这就是我们修行的意义。

修行的意义不是把自己的痛苦解决了就完成了,这是小乘的思想。按照大乘的思想,我们解决自身的问题和痛苦,是为了将来有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解决他们的问题和痛苦。这样不管此生我们修到什么样的程度,都会获得圆满,因为我们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假如我们修得很好,但从来不去帮助别人,别人都不知道你,那人生价值其实就没有实现。所以每个人不管修到什么程度或现在处在什么阶段,都应该有一个梦想。

你要相信,每个人随着不断地修行,他的能力会不断地被激发出来。每个人的内在都有潜在的特殊能力,你想我们的灵魂轮回了那么多世,祂一定会累积了一些很特殊的经验。我们应该把这些经验释放出来,去创造更美好的个人生活,同时把更多周围志同道合的人带入美好的生活,这就是梦想。当我们有了这种梦想,再去实践它,哪怕今生没有成佛,我们也会感到知足和圆满,就是这个道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