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本期讲义《无为与有为 — 道家修炼程序》
完整版开示
包含 Yachak 原音频
及根据音频整理的文字版内容
今天我主要从道家的修行体系来告诉你们如何学习打坐禅修,以及如何见道、修道。
我们看道家讲修道,最主要是讲什么呢——无为。无为很容易被误解。很多现代人把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的东西:以为是什么都不作为,什么都不努力,什么都顺其自然的。
其实真正的无为并非如此,无为是无所不为。一个人真正地达到无为,什么事都可以做,都不会对抗,但也不会刻意地迎合任何事物。他不将也不迎。不将,对任何事物都不抗拒;不迎,对任何事物都不执着,不会刻意地去做。这才是真正的无为。
不管做事与否,他的心境永远都非常的平等、自由、逍遥。当他做事时,他就认真地去做;当他做完事,他就把事情放下。用现代的语言来说,他永远活在当下——他不在过去,也不在未来,他只是很自然地从这里到那里。好像有很多事情要做,但他心里面其实是没有挂碍的,他只是把做事看成是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不管出现什么,他都去迎接它、完成它、放下它。
道家的无为其实跟佛法讲的自在是一样的。要达到佛法讲的自在,就要心无挂碍,对什么事情都不挂碍。不挂碍就是不执着,好的坏的都不执着,只是顺应天道去做该做的事情。在做的过程中,不管出现什么样的情境,顺境、逆境都不逃避也不执取,只是当成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只是保持一种自在从容的心境。这个自在就是道家的逍遥。
老子的无为主要是从一个很高的普世道德层面来讲,从老子的无为进入到世俗生活当中,到了庄子,这种无为就变成一种世俗生活的逍遥。庄子就是一个过世俗生活的很普通的人,但他在这种普通生活里却活出了逍遥。
怎么达到这种逍遥?其实不是靠做事,也不是靠培养一种道德或心灵品质,这些都是有为法。你刻意地去塑造一个所谓的人格或优良品质,其实都是有为的,不是无为的。刻意塑造的东西一定是有限制的,因为它是有所迎,有所将的:它一定是通过迎合某些特质、排斥某些特质来塑造一个所谓的“人格”。
这种塑造其实就是我们世俗人生活在当今的社会意识形态里所做的事情。比如说你想在这个世界更好地生活、工作、跟人打交道,因而刻意地培养一些特质,这些都是心机、算计。人们很容易被这种表面的东西所迷惑。
但是这些东西骗不了有智慧的人。假装出来的东西是虚伪的、不真诚的。比如你去到一些场所,那里的人对待你很礼貌很客气,甚至有些会很热心地关心你,但是在这背后他是有一种商业目的的。抑或你碰到一些人对你非常友好、想亲近你,他也是有目的的,他对你有一种情感上的需求。
不管是在商业性的交往还是人际交往当中,人们都没有做到一种纯粹,而是一种发自自我需求的行为。这就违背了道,不自然。所以整个社会都是出问题的,都是人工化、头脑化、经过设计的。你活在这个设计出来的人格里面,一定会非常地受苦,因为你在假装你并不是的样子,你在刻意地迎合集体意识和社会规范。久而久之你就很麻木很痛苦,但是你却不知道这个痛苦的根源在哪里,因为你看到所有人都是这样的,你又不得不遵从这种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
但从修道的角度来说,我们就要摒弃这种虚伪、做作、有为的修养。我们一定要摒弃之,回到一个非常自然淳朴的状态。道家里形容一个有道的人,就说他就像一块木头一样内心非常淳朴,没有任何的心机,也没有华丽的修饰,给人感觉非常自然,没有任何人工的东西。
我们要修道成功,就要回到这个自然之心,因为它最接近于你的本性。我们通过自然才能回到本性。所以道家的无为并不是不作为,它只是要你摒弃那种刻意有为的虚假的方式,回到你最本真的自性里面,这样你就真正地懂得了怎么修道。因为你的本性才是符合道的,你找到了本性,找到了自然,你就懂得如何与道合一、懂得修道。
整个修道其实就是从有为到无为的过程。我们所做的一切,刚开始固然是有为的,但是你发现随着你不断地探索和深入,这种有为慢慢地就会转化为一种无为的状态。
我们之所以在刚开始修行有很多有为,需要学很多技巧和方法,倒不是这些方法和技巧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它其实只是一个工具。工具不会达到目的,它只是一个方便,只是一条渡河的船;当你渡到河的对岸,这个船就不需要了。就好像你在登山时需要一个拐杖,但是你走在平地时,拐杖就不需要了。
所以方法和技巧是针对人而产生的;人越不自然,所需要的方法就越多;人越有心机或者头脑越复杂,所需要的技巧就越复杂。为什么我们现在接触的很多道家传下来的方法变得那么复杂和技巧化?就是因为人离自然越来越远;不像古人,跟自然是非常贴近的。所以到了现代,真正懂得修道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比如很多人炼气、炼丹,还有炼调息,其实都是一种技巧,跟道差得十万八千里。真正的道,是无形无相的。你怎么可能通过炼内丹或炼调息,就能达到道呢?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你在练的过程当中其实就是在走一条有为的道路。哪怕你能够练出阳神,那也不代表你入道了。
要入道,就要真的向古人学习无为。在无为里面,你就可以跟天地契合,慢慢地融入虚空,然后再把虚空粉碎,达到大地平沉的境界,那时候你就明白什么是道了。
但既然我们无法摆脱这个时代背景所带来的特质——我们生在这个时代,我们是头脑化、机械化的、离不开科技的,离自然之道越来越远的——那我们就要学会慢慢放下对这些的依赖,慢慢回归到自性的本然状态。
所以我们在修道家的方法时,必须要明白技巧不是越复杂越深奥越好。道法自然、大道至简,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即便我们刚开始需要一些方法,也要明白最终我们是要舍弃这个方法、达到完全不需要任何方法的。
但是如果要你一开始就不需要任何方法,可能也非常困难。因为你在这个不自然的社会环境里面,很难完完全全地做你自己。你说你在外在一点心机、一点自我保护意识都没有,那你就很容易受到伤害。
但是如果有一天你的灵性力量强大了,你就可以做你自己。你不需要任何心机,因为当你超越了道德标准,你所说出来的话都是发自你内心的,它不构成伤害,所以你也不害怕别人能不能接受。
但是当你还有道德标准的时候,你还是会犹豫你说出来的话到底是否适合他人。当你去衡量这个标准的时候,其实你已经有心机了,已经不是很自然的了,已经经过你思维的扭曲了。所以思想观念其实是对我们本性智慧的一个限制。
我们的本性智慧没有任何思想观念的限制,它总是很自然地去表达真相、表达真理;但是它不恐惧,也没有矛盾,所以它不需要任何心机。你会发现它所做的一切都会带来一个非常恰当的结果。它不是自私的,所以也不会伤害到众生。
我们从《道德经》的无为之中可以学到什么呢,就是炼气的方法。
虽然《道德经》一直讲无为、讲大道、讲为人处事和治国安邦的道理,但是如果你注意看,它还是讲了修道的入门途径——专气以致柔。你们要明白修道还是有一个入门的途径,不是说一开始就可以达到那么高的心性,这是非常难的。因为我们基本上是带着一个受污染的状态来修行,我们必须要找到一个适合的方法和途径,这个方法在《道德经》里就是专气以致柔。
专气致柔要达到什么程度呢?就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就是你要非常熟练地掌握炼气的方法,通过炼气,你可以达到跟天生一炁融为一体;然后你再通过天生一炁,就可以慢慢地悟道了。
为什么?因为天生一炁它是遍布虚空的。你能够跟天生一炁融为一体,就代表你能够跟无限的虚空也融为一体。只有当你达到这个无限的体验,你感觉你的意识能够无限地扩展,你才会去思考道到底意味着什么;你才会明白道其实跟你是没有分离的;它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东西,它在万事万物当中。
只是当我们活在一个表象的世界里,就没有办法见道。只有通过跟虚空融合、达到一个阴的极致状态,道就会显现出来——阴极阳升。阳升就是道。
所以我们看《道德经》里好像不讲修行修道,但其实它提供了一条线索,就是专气、炼气。其实在上古时期的很多修道人就懂得这个炼气的方法。包括黄帝也是修道的,最后也是得道成仙,他写的《黄帝内经》就是讲怎么养生和炼气的。
他说人到一定年纪,这个气就不再生长了,并且每七年就会衰退一次。比如说女性到了28岁气就不再生长,然后每过七年她的精气就会衰退一次;男性到了32岁也不再生长,然后每过七年他的精气就会衰退一次。
衰退一次就意味着你的身心、身体的免疫力和各种功能的大幅度下降,这时候你的身体就进入了一个衰老期。为了达到养生的目的,就得重新补足你的精气。所以到这个年纪你就得去修行;再不修行,等衰老到一定时期,你就很难再补足精气了。
所以我们养生就是把握阴阳、呼吸精气,就是讲究气。我们说的天生一炁其实有很多层次,不是只有一种气。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它从最高的源头下来,不断地下降,在下降的过程当中,这个炁也开始慢慢地降低它的频率,变成另外一种特质。就好像是影子一样,不断地产生它的投影;这个投影再往下下降,又形成了另一个投影,就这样不断地投影。
这个天生一炁降到物质层面就变成了氢气。氢气是物质性的,可以用科学仪器来测量。科学证明我们呼吸的空气其实最初是来自于氢气,由氢气慢慢演变成其它的气体如氧气、氮气等等。最初最轻的气体就是氢气。
但是天生一炁比氢气还要轻,所以科学就无法测量它,把它叫做暗物质。科学知道宇宙中充满了暗物质,但是不知道它是什么,其实这个暗物质就是我们所说的天生一炁。而且随着维度的提升,它的频率就越高。
按瑜伽的说法它叫做普拉纳(prana)。这种普拉纳有200多个层次。所以我们在学呼吸精气的时候,你会发现它的能量是不断变化的,它不断地提升频率。
它的频率越高,给你带来的感觉也不一样,你会感觉你的气场变得更加强大,它带来的压力也会更强。所以你的身体对这个炁会有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如果你的身体频率太低,你就没有办法跟它完全地融合。所以炼气也是在调整你的身体,提升它的频率,以达到跟天生一炁完全融合的状态。
我们说一个人的气场是怎么来的,其实它并不来自于我们的食物,当然食物也是一部分,情绪、思想等也是一部分,它是综合的。但一个修行人的气场主要还是来自于宇宙的这些能量,普拉纳。
我们依靠宇宙的普拉纳来扩展气场,从而达到什么呢——与万物融为一体。但要怎么去跟万物融为一体,是靠思想、靠想象吗?当然不是,它是一个实际的体验。
这个实际体验就是,当你的气场能够融合越来越多的能量时,你会感觉你跟万物是连在一起的。因为你的气场会向无限的空间扩展,这时你就会感觉你是在万物当中,你跟所有生命都是一体的。
只有当你体验到这种境界,你才能理解大道存在的意义。大道就是所有生命内在的那个力量;没有这个力量,万物就不存在。它是那个最核心的力量,但是它又无法被看到、被触摸到;但是你通过吸收这个能量、跟它完全地融合,你就会慢慢地感知到道的存在。
道和能量有什么不同?道永远都是不变的,它是不生不灭的;但是能量是有变化有起伏的,它们的区别就在这里。就好比说道是太阳,它永远都是不变的,能量就好比是太阳的光芒,这个光芒时强时弱,是有变化的。但是你可以想象,你通过太阳光肯定是可以找到太阳的;所以你通过这个能量,最终也会找到道这个本体。
当你越来越接近太阳的时候,你感觉这个光芒就会越来越强烈,能量感也会越来越强。实际上我们在修气、修能量时也是一样的感觉。当你越往内走,融合越来越多的能量时,你就有一种越来越接近源头的感觉,会有越来越光芒万丈的感觉,以至于你的整个身心都会融入到光明。
所以我们必须要通过炁去接近道,它是一个媒介、一个线索。我们没有找到这个能量,没有找到炁,我们就不知道道到底在哪里,我们只能凭空去想象。但是这种想象不是实际体验,没有太大价值。
我们怎么去掌握这个气,去炼这个气?不是用一种有为的方式,而是用一种类似于无为的方式去寻找这个能量。你越无为越自然,就越容易感受到这个能量的存在;你越刻意地去找它,反而找不到它。因为它本身就在一种自然的循环当中,是一种自然的力量,所以你得让自己达到那种自然不刻意的状态。
当你去观察你的呼吸时也是一样的,你要非常自然地去观察它,不要刻意地去控制它。当你非常自然而然地让呼吸进到一个更柔,即专气以致柔——更柔和更精微的状态时,慢慢地你就可以感知到这个能量在你身体内外不断地循环。当你感觉到这种循环的时候,你自自然然地跟着它走,这就是无为。
当然这种无为还不是彻底的无为,它是从有为法转移到无为的一个过程。但像现在有一些方法叫你炼气,炼呼吸,刻意地控制呼吸,就是有为法。我跟你们讲的内呼吸,它是从有为到无为的一个过渡过程。它有一部分是需要你刻意地专注,这是有为的一部分;但是在专注的过程中,你是让这个东西自然而然地出现,然后自然而然地跟随它,不断地扩展它,这就是无为的状态。
当你完全掌握了这个方法,你就不需要刻意去关注它了。因为当你熟练时,你发现你不关注它,它也是在自然而然地呼吸;进入那种内循环的能量的呼吸当中,这时候就是完全的无为了。
当这个能量完全地停止下来,完全地不动,这时候任何努力、任何对它的注意力都不需要了,这时候便真正达到了完全无为的境界。
无为就契合道。在无为里面,道就会自然地显现出来。你没有达到十分的无为,它就不显现。只要你还有一些需要努力的地方——当然这个努力在我们看来其实也是一种很微小的努力,比如你在调整自己的状态,在两种力量当中不断平衡,其实也是一种努力,只是相对外在的努力它已经非常地轻微了。
你不断地调整不断地平衡,最终达到了某个时刻完全停住了,即两种摇摆的力量完全停住了。这时候所有的运动,内在的运动包括能量的运动都停止了,这时候显现的就是无为的状态——完全地停止,达到寂灭。
但这个寂灭是自然而然的,不是你控制的。不是刻意地控制达到不动,这是有为法,是坚持不了多久的,而且它是一种干扰和限制,无法扩展。在无为里,它是自然而然地扩展的,所以你必须要越来越自然、越来越无为、越来越扩展,才能找到修道的感觉。
整个修道就是无为。越来越无为,越来越不努力。所以修行的过程其实是很愉悦很快乐的。如果你懂得修行的话,就会真的很快乐,因为你在修的过程当中是越来越放松的,越来越不用力的。
如果你发现你越来越紧张,越来越用力,就说明你走错方向了——变成有为了,这就不对了。你在世间的工作生活是有为的,需要努力的。但是在整个禅修的过程当中,你是越来越放松、越来越无为的。
但是你又不能在两种能量当中,比如说激性和惰性。激性就是太用力太用心了,惰性就是一点用心和专注都没有。你只能在一个平衡的状态下去达到无为,不能在一种摇摆的状态中,否则就会变成有为。
我们再看看庄子是怎么修无为的。其实庄子也很少讲方法,因为古人确实悟性非常高,他基本上没有技巧。他的技巧主要是在扩展他的心、认识道和提升他的觉悟当中自然而然地产生的。比如他去理解自然的时候,他慢慢就贴近这个自然之气。因为在扩展心量的时候,其实就在跟那个气相互交流,就不再局限于身体的呼吸之气,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所以庄子也没有技巧,但是他讲了整个修道的程序——坐忘。
我们在打坐或禅修当中,怎么达到坐忘?庄子讲: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彻、见独、无古今、不生不死。他基本把见道、得道的过程全部都讲了,但是只用了几个很简单的词汇就讲完了。
外天下,是把天下所有的东西都忘了。如果你心里面还装着天下,那就不是外天下。你心里面没有天下的事情,不再关心世界发生了什么,一切都跟你没有关系。这是外天下。
外物,即我们外在的物质空间。当你坐在这里,你感觉你不是坐在一个场里,周围没有任何东西;你是坐在一个空空荡荡的虚空之中。如果你达到这个状态就是外物,即感觉不到外物的存在,包括外界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声音出现也跟你毫无关系。这叫外物——感觉不到空间或物质的存在。
外生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连你的生命、你的这个身体也彻底地忘掉。你坐在这里,感觉不到有个人坐在这里,但是你也不能说自己已经死了,因为你的意识还在。但除了意识以外,你感觉整个身体、自我都是不存在的。
你进入到一种类似于寂止的状态时,就达到外生,即四禅八定的寂止。除了意识以外,你完全不知道有个生命坐在这里,身体也彻底地忘掉。如果你还记得自己的身体,还在关心自己的身体有没有不舒服不通畅的地方,那就还没有达到外生。
所以达到外生的话,身体基本上就进入到一种非常虚无缥缈的境界,可以说完全通透、完全跟外界融为一体了,所以你感觉不到有个生命、有个自我坐在这里。你感觉跟整个虚空都融为一体,这就是外生。
在外生的境界里面,你就慢慢地达到朝彻。所谓朝彻,就像早上太阳升起来普照万物一样。朝彻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你内在自性的光芒出现了。当它出现以后你会有感觉,但是你必须要先达到彻底的坐忘。
当你达到坐忘的时候,突然有一刻你感觉内在有一种力量就升发起来。就好像你原来一直死气沉沉地沉到最底、感觉没有生命、快要死亡了——心如死灰、身如槁木的状态,有点像灭尽定。身如槁木,身体就像一块木头一样不动;心如死灰,心也不动,没有任何心念和情绪出现,这是极阴的状态。
慢慢地这种极阴的状态变成一种活活泼泼的状态,那个能量就出现、开始动起来。阴到极点或者静到极点时,内在有股力量就开始动起来——这股力量就是你的自性。当你不存在的时候,自性就会出现;当你还存在的时候,它就无法出来,所以我们必须要达到坐忘。
当它出现的时候,仿佛春天到来一样:生机勃勃,万物苏醒。那股能量是非常巨大的,它缓缓地升起,慢慢把你的整个身体都充满,这时候你就感觉整个身体充满了一种光明和能量,生机勃勃的。然后再往你的身体外不断地扩展,身心内外就融为一体了。这时候你的自性、内在的光明跟外在的大光明——本体的光明融为一体,这叫朝彻。
所以并不是达到静就达到目的了,达到静只是为了等待那个巨大的生命力出现;当它出现时,你就知道它绝对是神性的能量,绝对是道的能量,否则不会如此强大。它是从你的内在发出来的,那就意味着其实它就是你本性的光辉。
达到朝彻以后慢慢地你就开始能够见独。其实见独就是见道,道为什么叫独?因为道是独来独往、独出独入的;它不在万物当中,但是万物都附着在它的身上。它不受万物的影响,在万物当中自由地流动,自由地独出独入,它是脱离物质的。
它也脱离我们所说的二元性:它超越二元性,它没有善也没有恶,它超然于一切。
当你看到这个东西无处不在、独来独往时,你就知道它就是道,为什么会那么确定?因为你发现这个东西它不会变化。
但是道确实是深不可测的,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你想去探索它的开始,探索不了;你想探索它的结束,也永远无法探索;因为它是永恒的,它没有时间,超越了时间。
一切在时间当中的东西都是有生有灭的;而超越了时间的东西,就是不生不灭、没有增减。这就跟《心经》讲的是一样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这就是我们的本性,也就是道。
所以庄子讲的方法也很简单,你只要达到坐忘就可以。如果能够彻底地坐忘,你就有机会见道。然后在见道的基础上再达到“无古今”。
所谓无古今,就是对你来说时间完全没有意义。没有古今就是没有时间感,不管是从古到今还是从现在到未来都是一样的,你没有时间的催迫感,你不是活在时间里,你超越了时间。你知道你的生命是永恒的,这个肉体只是暂时的;但是你的生命、你的灵魂是永恒的。所以你也不需要去追赶任何时间。一切都是游戏,你要追赶什么呢?
你没有目标。既然你是永恒的,目标就不存在;你没有地方要去,因为你就是无处不在的,你要去哪里?此岸就是彼岸,你所追求的解脱就在这里,就在你的心性里,所以时间的幻相就打破了。
无古今,你永远都是活在当下,所谓的过去、现在、未来对你来说都不可得。所以我们说“三心不可得”,你去寻找过去、现在、未来的这个心,你得不到它,因为它是虚幻的,它是一个幻相。你的真心没有时间,永远都是这样、永远在当下。
从这个状态里面慢慢地修道,你逐渐就会达到不生不死。这时候你就会真正明白什么叫解脱。你不生也不死,那就意味着其实你所经历的生老病死全是一种假象。你的本性从来是超然这一切,它从来没有体验过所谓的生老病死,你所经历的这一切人生故事和戏剧,只是它投射出来的一个游戏。
它自己在玩游戏,它投射出来一个人生的戏剧。当你在经历这个戏剧的时候,它只是一个观察者、体验者。但是我们往往忘记了这个体验的主体在哪里,我们把思想的分别,把有分别意识的意根当成体验的主体,这就导致了我们活在幻相当中。
但是如果你发现,其实你体验的主体是你内在的觉性,即那个没有分别意识的觉性;当你产生分别,就会知道这个是假的时候,你就不会有任何所谓受苦的体验,也没有所谓生老病死的过程——全是幻相,全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一个错觉。这就是不生不死、成道的状态。
庄子之所以能做到如此逍遥,全都是他能够悟道,知道自然的法则,知道大道是怎么一回事,是超越一切创造的、是不生不死的——所以他才能够如此地逍遥。这种逍遥是一种心境而非外在的行为。
到了后面,慢慢地又衍生出更多的修道体系和方法。到了宋代和元代,比如司马承祯在《坐忘论》里面又把修道细分了很多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虔信,首先要有虔信。你看过去都不讲虔信,到了这个阶段人们不再相信这个了:不相信修道能够成仙、能够长生不死,不相信修道能够解脱,所以他首先提出虔信。
然后是断缘——把世间的缘断了。不是指所有缘,而是贪嗔痴的恶缘,把贪求世间名利富贵这种恶缘断掉。
然后是收心,断完缘之后把心收回来,不再向外求取。
简事——收完心还得简事,即把你外在的生活变得简单一点,不要弄得那么复杂,不然就没时间修道。
收心、简事之后做什么呢?就是练习真观。所谓真观,就是在你的修道过程当中去观察世间万象、观察道。它是一种内观、真观。
再到泰定。通过观,舍弃造恶的根源、舍弃不断向外求取的欲望,通过断除内在的欲望达到一种泰定。因为当你不再向外求取的时候,你的心就稳定下来,它就不会摇摆,就达到如如不动,这就叫泰定。泰定以后慢慢地就可以达到得道。
所以《坐忘论》里面讲的修道,也包括观和定,跟定慧双修是一样的。如果没有观,就没有智慧;但如果没有定、定力不够,就没有办法修出禅定之力或者没有办法获得更强大的能量。因为你的能量是在定当中慢慢地积累起来的,你的定力不够,你就是处在一种消耗的过程当中,那你就没有办法保持这种能量。
到了近现代,这种方法又慢慢变得更加复杂了。变成什么呢,炼精气神。比如说它的整个步骤就是:百日筑基,十月怀胎,三年哺乳,九年面壁。
什么意思呢?百日筑基,讲的是补足精气的过程需要100天,但是这100天并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打坐100天或禁欲100天。补足精气其实指的是你打开玄关以后,也就是你的内呼吸完全练出来以后,这时才打开玄关。如果你的内呼吸没有练出来,你的玄关没有打开,就算禁欲100天,也没有办法达到那个程度。
大家可能不太了解这个过程,其实我们真正靠什么补足精气?就是内呼吸。大概需要一百天。在那100天里面,你会自动地禁欲,就没有任何的性欲,也不会有漏,可能女性月经都会停掉。那100天就是为了让你的精气恢复过来,达到最初的那个状态,就是年轻或者情窦初开之前的那个状态。
达到这个状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你进入到一个炼精化气的过程。精气满的时候,就开始在你的腹部炼精化气。其实这些都是身体层面的,过去不讲这种东西,只是到了现在人们离自然已经很远了,就不得不从身体开始讲。
炼精化气会发生什么呢?你的整个腹部能量会开始升起来,你会感觉整个腹部都开始发热、很滚烫,整个腹部都很结实;充满了气的时候你就感觉很结实,就不容易感觉到饿。
然后这个能量会慢慢地从你的督脉往上升,即后背的这条脊柱。升起来你就感觉一股热量从你的脊柱往上冲上头顶,这就是督脉。现在很多人觉得自己已经打通督任脉,其实只是一个错觉,因为要打通督任脉要先恢复精气,精气不够、只是偶尔通一下,这个不算打通。
比如说有时候打坐境界特别好你感觉到能量在流动,你就说我的督脉打通了,其实不是的。督脉真正打通了,你一坐下来随时都能感觉到这个能量在流动。就有股热流从你的后背冲上头顶,这是督脉。如果它绕过你头顶往下走,形成一个圆环,就是任脉。前面是任脉,后面是督脉。
如果督任脉打通的话,你感觉你坐下来就开始有热量在流动,全身都会发暖,这才是真正的打通。不是说通过练习一些技巧感觉到一些能量就通了,其实还不到。没到炼精化气的阶段就是不通的。到了炼精化气的阶段,通了督任脉,然后再通其它的奇经八脉。
刚开始通就是在调整你的躯干部位,躯干部位调整完了再调整你的四肢,这时候能量就会慢慢地向两边扩展,进入到你的腿、你的手,这时候奇经八脉就会打开。
一旦奇经八脉打开了,最后就是中脉;中脉打开了,顶轮就开了;顶轮开了,基本上就可以达到道家讲的出神了。
但是这个炼精化气的能量除了主要打通督任脉以外,还需要上升到你的心轮。如果这个能量不能上升到你的心轮,你的心就没有力量。为什么要获得心的力量?为了让你的心能够变得更加强大、充满光明。它是力量的源头,能够唤醒你内在源头,和它进行连接。
它其实是帮你冲开心轮的障碍,这和瑜伽的方法是类似的。打开心轮就是打开灵性的通道,因为你的灵性成长必须从心开始,它是一个灵性的脉轮。它不是下三轮,下三轮是物质性的脉轮。
当这个能量上升到心轮,就代表炼精化气完成了。如果这个能量从心轮到你的眉心轮,就是炼气化神。这个过程走完,再从眉心轮到顶轮,就是炼神还虚。最后顶轮打开,跟虚空融为一体,在虚空里面慢慢地炼虚合道,也就是最后一步。像我们前面讲的,你达到坐忘的时候就是炼虚合道。
到了近现代,我们发现道家的内容非常强调身体修炼。当然并不是说过去不强调,只是过去是从一种无为的方法进入的,它不是先从身体开始,它是自上而下,现在就反过来了,是自下而上。
那真正有没有人达到这种境界?也不是没有,相对古代来说可能会少一点。很多人停留在中途,比如可能只是达到了炼精化气的状态就走不上去了。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心性没有练好。他能量上来就去练其它的了比如说神通,或者通过个人能力去追求物质财富。他可能只是到中途就停下了,能量就不能往上走了。
要完全地能够往上走,你的心和你的意识都得彻底改变。你必须去除小我,就是我见。不去除我见的话你是不会开悟的,哪怕你的能量修得很高,都是一样的。道家修行不单是命功,也要修性功。但是现代很多人就耽误在这个命功里面,只是修身体不修性功,不能融入大道,就不会开悟。
那我们怎么去掌握练功的技巧呢?其实我们不需要刻意地关心这个气抑或说自己到了什么阶段,也不需要刻意去百日筑基,这些都不需要——你唯一需要的,就是安住在你的心性里面。
所谓安住在心性里面,就是要达到一个平衡。有句话叫做“不勤不怠,勿助勿忘,有浮游之象”,你要达到这个境界。往这个方向走,慢慢地其它所有的身体的变化、内在的变化便会自然出现。你刻意地去追求技巧反而容易把这个东西搞得非常复杂。
我们修气、修能量,最终是为了开悟,所以我们就要顺着最自然的方法来,这就是最好的方法。不需要特别强调努力和用力,因为努力和用力就是有为。
所以真正从修道的角度来说,就要不勤也不怠。所谓勤,就是太用力太用心了。但是我们也不能懈怠,不能说:我修行,想修的时候就修一下,不想修就不修,这是懈怠。我们真正需要的,就是每天都坚持,但是不刻意去追求结果,我们只要坚持。不是为达到某个目的去修,这就是不勤。
勿助勿忘,就是不要揠苗助长,非要一日登天,一下子想要达到某种境界,这是助。但你也不要忘记它,不要忘记你在修行,不要忘记呵护好你的心态,这是非常重要的。
有浮游之象,即当你达到这种非常平衡的状态,你就会时时感觉到浮游。什么叫浮游?从心性上来讲,就是一种非常自在自然的状态:心无挂碍,非常自在逍遥,好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你感到烦恼,对任何事情都能够放得下。
从境界上来说,比如在禅修里面,这个境界就是你要感觉到你在漂浮。你想象自己在河面上漂浮,当你在河面上漂浮的时候,你是在最省力的状态,不费力。但是在这种不费力里,不代表你不需要调整,你需要保持一个平衡。假如你发现你有一些倾斜或者有一些不平衡,你就去调整它,但这种调整是非常微细的、不是大幅度的,这就是浮游。
当你在河流中漂浮,你就要顺着这河流,要自自然然地让它把你带到目标。你不需要寻找目标,而是让这种自然的漂浮的力量,慢慢地把你推向海洋,这就达到目的了。
再讲到气,我们什么时候炼气才能炼成功?有句道家的话你们可以研究:金为浮来方见性,木因沉后始知心。
你要明心见性,首先要“金为浮来”。“金”是金木水火土,五行里面的金。金代表什么?代表你的气。你的气必须达到——金为浮来,即漂浮的状态,自然而然地出现。
什么时候才能漂浮?你的能量、气满的时候,它就漂浮了;如果你的气不满,它就一直在运动,就不是漂浮。气满了你会感觉它浮在你的头顶上面,这个就叫浮。这时候呼吸就停下来了,你不需要用功,你的本性就自然而然地呈现。这就是金为浮来方见性。
木因沉后始知心。木代表什么呢?木代表你的心,但这个心不是你的真心,是你的妄心,即思想念头。木因下沉——只有当这些思想念头全部地沉寂下来,始知心——你才能够明心,明白你的真心是什么状态。
如果你的心还有很多妄想和念头,它不平静的时候,就像河面上起了很多涟漪,这时候你就看不到这个河流的本来面目。但是当涟漪完全地平静下来,你就看到整个河面的本来面目,它就像一面镜子。
你的心就像一面镜子,当它起了波浪、起了涟漪,你就看不到你的心的本来面目,道理就在这里。所以我们要达到金为浮来、木因下沉:整个妄心完全地停止,气完全地达到不动的状态,这就是明心见性。
所以道家的修行离不开气,离开气就没法修了。我们运用气就是为了让这个妄心能够平静下来,让头脑达到极致的平衡状态,这时本性就自然出现了。
那是不是只有道家才是这样的?其实都是一样的。如果我们看四禅八定,它也是从一种有为的状态慢慢进入到完全的无为。
比如说从初禅到三禅,它就是喜乐的状态。为什么喜乐?其实就是当能量起来的时候,精气、能量充满的时候,它就会带来一种喜乐。随着能量的不断变化,喜乐的程度也不一样,而且会变得更加精微。
在初禅,是心理上的喜乐。到了二禅,它是生理层面的喜乐。到了三禅,整个细胞都处在一种喜乐的振动当中,所以三禅是最喜乐的。但是到了四禅,所有的能量都平静下来,所以四禅是不喜不乐。它把喜乐的感觉都放下、超越了。这时候就是“舍念清净”,一点念头都没有,完全达到不动的状态。
所以可以说四禅的禅定是最高的。因为它完全没有苦乐的感受,超越了知觉,也没有念头,已经快要达到一个坐忘的状态。但还没有达到完全的坐忘,达到灭尽定才是完全的坐忘。
说来说去就是平衡,就是自然。不要太用心,也不要太用力,慢慢就可以从一种有为达到无为。当你熟练这个过程,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至于体验,可能每个人都会不太一样,但是总的能量体验和感受是非常类似的,就是一种漂浮。当你在这种漂浮里面,你就体验到一种自在和逍遥,最后你就能够超越身心——超越身体、超越头脑。
头脑是二元性的产物,不是智慧。能够超越头脑,你才能感知到真正的智慧体在哪里。这个智慧体很奇怪,你找不到它,你没有办法思维它,但你却可以用它,这是关键。
但要运用这个智慧,你首先得让你的头脑彻底地臣服,就是当你不再习惯用头脑去看事物、去想事情,那个智慧就会自动地出来。它会帮助你看到真相。通过这个智慧我们才能悟道,而不是通过头脑来悟道的,要明白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