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我执

文:yachak

写于2018年

执着无论对内对外,都是一种苦,一种束缚。执着不是一种专注,而是一种对于想要得到和占有的事物坚持不舍、念念不忘,比如金钱名利、美色、生活之物。另外就是固着于思想和情感记忆,坚持有一个真实主宰的自我。把无常的思想和情感过程看成恒常的自我变现。从这个自我经验中产生种种论断和分别之心,并坚固地认同之。

执着暗示了人性的贪欲和自我的无明。实际上外在想要占有的事物及形式仅仅是某种内在幸福的替代。所以越执着越制造出距离,越执着越是被束缚,心里就越受苦。越受苦就越需要更多的贪欲来填补。

如果一个人能认真地感受,所有美好的体验似乎都是无形的。比如幸福、自由、爱、喜乐等等。这些感受如果是自发的,就不会带来焦虑和兴奋,也没有失去的恐惧。所以可以确信的是,任何有形的事物,不管是感官范畴,还是一种概念形式都不是真正的目标,都是替代品。替代品是虚幻的短暂满足感,伴随着得不到满足的痛苦以及满足后的空虚。

对自我的执着更是一种深深的禁锢。对外的执着让人远离内在的精神家园,在外部的世界流浪。对内的执着,对过往经验、想法、行为习惯,目的性动机的坚持不放会制造出孤立意识并投射到外在生活当中,形成个人与世界的隔阂。又或对某些意识观念的认同,产生出排他和不信任,疏离对立;喜欢批判、挑剔不符合自己观点的事物和现象。如同一个政客或宗教卫道士容不下任何不同意识形态的存在。

对自我的执着一方面来自头脑理性上的固执,另一方面来自内心在各种想象和幻想情境当中的迷失。前者带来对立,后者带来迷惑。这两者不能很好的平衡和认知,就无法在灵性成长上深化。

在灵性认知上也要小心对知识、理论和概念的执着。片面而单一地理解而缺乏内在感受,就会制造出形式上的禁忌和盲从,从而难以放开心灵,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事物。唯有用自己了解过的经验求证知识上的论点,才能打破对知识的执着。

灵性的目标固然美好,但却不能以用执着的方式获取。灵性目标不是一种有形的东西。它首先通过技巧、知识、概念建立桥梁,然后通过不断释放对这些的固执而达到一种内在的体验。这种深刻的内在体验将使我执无迹可寻,那时人将获得真正的智慧。而智慧并不依赖任何知识概念。

把执着当做精进努力也是一种错误的理解。执着是对立的一种心理状态,通常也来自头脑的假想。无形的事物无法通过执着或意欲占有而得到,因为没有对立面。比如一个人在不考虑身体条件的情况下连续打坐十几个小时,并不是一种精进的表现,而是一种执着的心态。或者为了灵性成长更快而不断去上课其实也是一种执着的表现。尽管这种执着和对世俗物的执着有本质的不同,但执着的形成仍是内在的缺失感和错误认识造成。

正确地精进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我们想要得到的珍宝其实不是在未来、外在,非有形的东西,也不是通过改变自己而得到。想要的一切早已存在于内在和当下,只是因为头脑的各种执着,而忽略了其中的启示。放下我执,就是最大的自我改变。真正能改变一个人的并不是自我对思想的干涉过程,这在理解事物的过程中可行,但在实现灵性目标当中却没有意义。

我执是在无意识、无觉知当中形成的。当你平凡无知的时候,你不会觉得有一个很大的自我,而当你显得比别人优越、有见解、有所追求的时候,你的自我就变大了。就象人不会轻易放下努力得到的任何财富,人心也不会轻易放下这些变大的自我。如果外人贬抑这个自我,就会立刻激发内心的反弹。所以我执最终成为一个人的限制,也同时成为灵性路上的绊脚石。

放下我执不是要丢掉一个并非实有的东西,而是学会不要固化地理解事物,或者坚持自我的种种表现、强调它的重要感和孤立感。看清我执是如何让一个人变得顽固、愚昧和自我的,以及如何让心灵变得封闭,缺乏对他人的同理心和关爱。

放下我执,就是要先学会信任和相信。相信真理才能找到真理,相信幸福的可能才能遇见幸福。相信自由、解脱不在别处,人就能超越时间观念,超越知识,超越头脑,不再执着地向外寻找。

相信今生可以解脱就有解脱的可能。相信就好比真爱,真爱是不需要用理性来评断才可以开始的。相信,然后全身心奉献在里面,类似于对内在真爱的殉道。在生活当中的每时每刻都有意识这样做,而不是有时间、有条件时才这样做。这种持续不断的奉献就是真爱的行动,真正的精进。对真爱的奉献能够溶解我执,并带来真理实现。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