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chak 讲堂|打开奇经八脉和七个脉轮 – Vol.02.3

以下为本期讲义《打开奇经八脉和七个脉轮》完整版开示

包含 Yachak 原音频

及根据音频整理的文字版内容

之前我们讲了两三个内容,首先是怎样调和身体。其实这很简单,只须记住自然和放松:怎么舒服,怎么自然,就怎么调。你会发现,最舒服、最自然的状态是柔软的,是安静的,是虚弱的,像水一样。水是永远没有阻力的,不管流到哪里,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挡它。而一个刚硬的、强硬的东西,是非常容易折断的。

如果我们读道家的书,特别是老子的《道德经》,会发现它通篇都在讲柔弱、无为。万物的根本在于柔弱。“静为躁君”“静极生动”“致虚极,守静笃”,这些都在讲静;“专气致柔”,这是讲柔。志弱而事强,虚心以应道。“志弱”即是说你的动机、欲望是寡淡的,但做事的能力和效率是强大的。“虚心”即是如果你的心能够保持在虚怀若谷的状态,就可以正确、恰当地应对任何事情。如果心里填得很满,便很难正确处理当下的事情,因为你的注意力已经不在当下。只有当你达到虚心、心空的时候,你全部的注意力才会在当下。

道家的智慧就是通过修身慢慢进入修心,最后达至“道”的境界。道的境界是无为无不为:心中没有作为,但在生活中什么事都可以做。“无为”并不是我们所想的“什么都不做”,恰恰相反,它是指什么都可以做。因为内心无为,所以就像水一样,没有任何抗拒,永远都是流动的,永远不会拒绝,总是一往无前。

所以身体也要配合心性,配合道的精神,即是从“静虚柔弱”开始,调到自然的状态。大道自然,你越自然,就越符合道。如果有刻意、作意,就不符合道。越是放松、越是自然,就越容易体验道。道在哪里?道是无处不在的。但它不能用眼睛来看,不是用耳朵来听,只有用心来感知它的存在。只有你的心完全空了、没有任何东西了,才能完整地体验和感受道的存在。这是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要讲的是,我们在生活中随时都可以静心。在生活中静心,就是要在行动和做事的过程中,对自己当下的状况有深入的觉察。你的注意力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察的对象,也要反观自己,即要同时观察“观察对象”和“观察者”,后者即是自己也是被观察的对象,这样才能对“自己当下是否处在一种平静、平和的静心状态”有所了解。假如发现自己已经脱离了,一旦觉察到,就可以恢复到静心状态。

所谓静心,其实就是全然地去做事情,没有任何妄念。不能一边做事情,一边打妄想,那就不可能全然地活在当下,那就不是静心的状态。不在静心、不在当下,你对周围的觉察就会有遗漏,有些细节可能会被遗漏。遗漏了细节,你对事物的判断和对真相的了解就不完整。不完整,你就会投射。投射的意思是,你会主观地去想象真相,或者凭个人的喜好去判断事物。

那些我们不断经历的内心循环模式、内心戏剧,就是源于我们没有看到真相,没有在当下去看它,于是错过了一些关键的细节,导致无明的情绪和烦恼反反复复地在内心作怪。比如我们在关系中遇到的问题总是反反复复地出现,就是因为在这件事发生的最初的那一刻,我们没有活在当下,所以错过了那个真相。错过后,我们就用自己的头脑和情绪进行投射,导致真相产生扭曲。真相被扭曲后,便永远成为了心结,解不开了。

所以当你发现有件事不断地循环、不断地作怪,一定要去寻找它的源头在哪里,找到自己第一次产生投射的那个事件,解开那个心结。所以,静心可以在生活中帮助我们处理未了的业力和障碍,以及心理上的困惑和烦恼。

第三部分,要记住功夫不是一天就能练成的,没有人那么天才,都是要经过长时间的磨练。想要身体更柔顺、念头更少、心更清静,一定要坚持不懈地训练。如果能够每天都抽一点时间训练,那么很快,比如几个月后,就能感受到静心的效果。

当静心状态好的时候,首先你会感到非常平静。第二,你的觉知力、对事物和细节的觉察能力会增强。第三,你更能够活在当下,当下是什么,就是什么。而非像过去那样,头脑永远不让你活在当下,总是在寻找一些事情来想,不是在过去就是在未来,导致你很难完整地体验当下。你不在当下,就无法把握当下的实相,看到的真相只是局部的。

今天我要讲更深的内容。因为这个课程是系统化的,我不会只讲一部分。如果我想做商业,可以把靜心这部分内容完全商业化,只教大家静心就好。但我的目的不是做商业,而是培养真正对灵性感兴趣的人,所以我会越讲越深。然而你不一定要立刻达到这个深度,只要对此有所了解即可。或者你可以去尝试,如果发现暂时无法掌握,也不用担心,这只是时间问题。

在座有几位老学员,跟随我学习最久的有一年多,整体上每个人都进步得非常快。可能他们自己觉得没有进步,但从我的角度来看,其实每个人都进步了。有些人的打坐功夫进步了,有些人的心理状态进步了,有些人对自我的认识进步了,每个人进步的方向不一样。所以我们不能单从打坐时长来判断一个人有没有进步,因为进步是多层次的,没有办法相互比较,并非“一个人进步快就是最厉害的”。衡量一个人的进步程度,必须综合考量他的功夫、心智、对自我的把握能力,以及对真理和真相的认识程度,所以不需要跟别人比较。包括第一次来上课的学员,只须意识到自己现在处于哪个阶段,如果现在比过去进步了,或者今天比昨天进步了,你就已经成功了、感到庆幸了。如果你感觉没有进步,那就必须总结经验。

今天我要讲静心跟能量的关系。

当我们静心到一定阶段,身体变得更柔软、更虚无的时候,就会进入一个更深的身体,即能量体。进入能量体时,肉体的沉重感会消失,你不再觉得坐在这里很疲劳、很沉重,像一块石头坐在这儿似的。进入能量体的感觉是轻盈的,轻飘飘,像气,很舒服。如果没有进入能量体,就必须调整肉体。当你进入能量体后,就会感受到打坐的快乐,它不再是一种折磨。

进入能量体后,我们就开始补充能量,因为能量体的功能就是吸收能量。能量体是照顾我们的肉体的。假如能量体出现破损,或者能量不足,就会变得很灰暗。正如那些身体不好的人和病人,气场是灰暗的,你感觉到他的气很弱,就是因为能量体出了问题。如果感觉一个人的气场是发光的,代表他有能量、气场饱满、身体很健康。

所以能量体和身体是相互关联的。假如肉体生过大病,也会导致能量体受损。为什么呢?可以想象一下,能量体就像布满电路的透明身体,这些电路就是经脉。人体全身上下布满成千上万的经脉,用于流动能量。主要的经脉有八条,其中一条是督脉,它从我们后背脊柱的尾椎升起,绕过头顶往前走,是任脉。

“缘督以为经”这句话的意思是,督脉通了,身体就会变好。因为督脉掌管着腰、肾、脊柱和后脑。后脑与记忆力有关,记忆力衰退其实是因为能量没有上升到头顶,比如老人痴呆或失忆等,都与督脉能量无法上升到头顶有关。如果腰、背出现问题,也会导致督脉能量变弱,因为照顾身体后背需要消耗能量。通过修行,督脉能量不断上升,会让后背变得更加强壮、不容易腰酸背痛,道理就在这里。

任脉管理的是身体前部,比如呼吸系统、中脑和脑下垂体。当督脉能量进入脑下垂体,就会刺激它分泌唾液,这对身体是有帮助的。如果口腔没有唾液,说明身体不太健康。一般而言,身体健康的话,唾液分泌会非常旺盛。

此外,唾液的味道也暗示着身体的健康程度。如果它是苦的,表示身体生病了。如果它是淡的,没有味道,说明身体一般。如果它是甜的,代表真气升上来了。甜的唾液是真气所化,不是口水,就像甘露。当它流到五脏六腑,就会滋养它们,让它们恢复健康。比如原本肠胃不好,一旦唾液不断流下来,肠胃就会恢复健康。所以当真气进入中脑,再进入任脉,就会让前面的脏腑恢复到健康的状态。

所以练气功也好,练武术也好,都要开督脉。我们看武侠小说里经常写,要先开督任脉才能练内功、成为武林高手,因为没有炁是无法修炼内功的。我们炼能量体,就是要打通督脉和任脉,不能堵塞。后背出问题意味着督脉有堵塞,前侧出问题比如脏腑功能失调,意味着任脉有堵塞。一般来说,如果督脉打通了,能量往上冲,冲到头顶,任脉自然也就通了。“缘督以为经”,督脉一通,其他经脉就会通,先是任脉,然后是带脉。环绕我们腰部的这条脉叫作带脉,尤其跟女性的生育功能有关系。如果女性的子宫出现问题,就表示带脉能量不足,功能失调。

此外,还有左脉和右脉。左脉连接右脑,右脉连接左脑。如果左右脑失衡,代表左右脉能量不平衡,一边多一边少。我们只能通过静心,让能量自动地调和。因为在静当中,能量会按照阴阳规律自发地运作,就像太极球,在左右脉不断循环,使得左右脑平衡。当左脑过于活跃,或者说我们过多地使用左脑进行思考、推理、分析等知识层面的活动时,会导致右脉损耗太大。右脑代表想象力和直觉等,如果一个人过于喜欢不切实际的幻想,会导致左脉出现亏损。因此要通过修炼,把左右脉的能量补回来,这样左右脑就会达到平衡。

在左右脑平衡的状态下,大脑会非常好用。好用是指,有些事情需要思考,那就用左脑;有些事情需要去想象、感觉、用直觉,那就用右脑。当左右脑分工非常明确,彼此平衡,你就不会被打乱。如果左脑太过活跃,就会把右脑的功能压抑住,导致你无法使用直觉能力,处理事情时就会不完整,感觉少了一部分。一个好用的头脑,是左右脑同时使用的。

当我们的能量体完善以后,左脑和右脑会融合在一起,是同时使用的。你在使用左脑进行分析、推论的时候,同时也在使用直觉和感受力。这代表什么?代表一种合一。瑜伽一直强调合一,究竟什么是合一?它首先体现在头脑上,即左右脑的合一。当头脑和心能够连接起来,又是另一种合一。

除了左右脉,还有阳维脉和阴维脉。顺着手脚外部流动的脉叫阳维脉,顺着手脚内侧流动的则是阴维脉。打坐时的腿疼、骨头疼、肌肉疼、筋疼跟阳维脉有关系。打坐时出现酸、麻、胀,跟阴维脉有关系,能量没有流动,就会感受到酸、麻、胀。

除了奇经八脉,能量体还有七个脉轮。七个脉轮很关键,特别是海底轮,它储存着我们天生的昆达里尼能量,也叫拙火。要唤醒灵性潜力,就得唤醒拙火。如果不能唤醒拙火,想获得灵性层面的知识就很困难,因为那个通道没有建立起来。当拙火从海底轮升起来以后,冲到头顶,就会在整个身体建立一道光柱。这条光柱会连接宇宙能量,跟身体的脉轮建立连接,补充脉轮能量。

这些脉轮也在管辖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比如心轮管辖心脏,喉轮管辖呼吸和食道。所以当昆达里尼被唤醒,身心也会得到净化。因为身体中有很多病气和隐患,只是你不知道。比如,你长时间在一个很恶劣的环境工作,当时可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但你从那个气场中吸收了一些不好的气,它会储藏在身体的脉轮中,到了一定时间,它会引发病变,导致生病,得癌症、肿瘤等疾病。一般只有身体出问题了,人们才会去检查,平常是感觉不到的。但如果脉轮打开了,开始快速旋转、吸收越来越多的能量,就会逐渐把脉轮周围的病气、阴气、浊气等净化掉。有些人不打坐的时候,感觉身体还可以,一打坐,身体就出现问题。这是打坐导致的吗?其实是身体原本有病因病灶,而打坐加快了能量循环,导致病被带出来、突然生病。这其实是在清理身体,并不是坏事。

除了脉轮和奇经八脉,能量体还包括很多小气脉、小脉轮,比如我们的手上也有气脉。如果把手上的气脉打通,就可以用手来进行能量疗愈。只要用意念把脉轮能量跟手掌的脉轮连接起来,就可以把脉轮的能量输送出来,送到别人的身体当中。如果你感觉气流不强,是因为脉轮能量还不够。如果脉轮打开了,随时都在发暖,好像里面有个光团,此时连接感就会特别强。能量疗愈就是这样来的,很简单。

知道这些原理后,我们如何补充能量来打开奇经八脉和脉轮呢?要靠主动吸收能量,比如通过静心。当静心到一定层次,因为放松了,全身的毛孔会打开,就会从周边的气场吸收能量。但是这个过程比较慢,而且不一定能够唤醒昆达里尼。唤醒昆达里尼需要非常强大的振动,仅仅靠静心,振动还不够高。

如果能坚持静心十几年、二十年,对身体的改变是很大的,但这种改变还是有限的。什么叫有限?它能够改变你的肉体状态,但是不一定能改变五脏六腑。如果真正唤醒了昆达里尼,连骨头都会改变,甚至骨髓都会重新置换。有些人的静心状态很好,感觉全身发暖,但这种发暖是在皮肉。如果唤醒了更高的能量,比如昆达里尼,不仅皮肉发暖,连五脏六腑都会发暖,最后连骨头都在发暖,感觉全身每一个地方都在发暖,好像火焰在燃烧。当然这需要很深的定力以及对能量的把控,而拙火对此起到非常大的助力作用。但在达到拙火之前,还是需要先炼精气神。

精气神跟拙火有什么关系呢?所谓的“精气神”是人类后天通过食物、睡眠、运动健身等所培养起来的生命精华,是一种生命力。食物中有精华,是供养生命的;呼吸中也有一点,但不多;睡眠主要是在补充宇宙能量。道家所说的精气是指肚脐往下三寸的位置,是储存精气的地方。练气功、特异功能,主要是在炼精气,不是炼拙火。而胯骨下方有一个三角骶骨,昆达里尼位于这个区域的会阴穴,它也叫拙火。密宗的气、脉、明点则是修炼拙火的。因此精气和拙火不能混为一谈。

道家炼精气,首先要让身体恢复到健康状态。我们的精气从小开始生长,《黄帝内经》里有提及精气大概每七年(女七男八)就会往上增长。当女子长到28岁、男子长到32岁,精气的增长就停止了,已经定型了。过了这个年龄,每七年精气又开始减少一点,因为损耗了。当我们逐步走向衰老,就代表着精气越来越少。当精气损耗完毕,人就死亡了。也许你说可以通过食物、睡眠补充精气,但那是很少的。因为你刚补充完,很快又在白天的活动中被消耗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睡觉,因为精气在白天被消耗完了。所以这只能让精气保持相对的平衡,但无法再回到年轻时的状态了。

因此道家的修炼,第一步就是炼气、筑基,把精气补足。补足到什么程度呢?补到没有消耗之前的状态,也就是大概 30 岁之前的状态,有些人甚至可以达到情窦初开之前的状态,即男性没有遗精、女性没有来月经以前的那个状态,精气是最饱满的。

精气满有什么意义呢?首先,它会让身体的生命力更旺盛。第二,精气一满,就往督脉走,把尾闾关冲开。一般人的尾闾关是封住的、堵塞的。我们为什么会有性欲?当能量或者说精气往下走,就会产生性欲。一旦精气旺盛,人就会有性欲,当我们吃得很饱、很享受,精气就往下流,“饱暖思淫欲”的道理就是如此。一般而言,人没有私欲是因为太劳累了,精气都损耗完了,就没有淫欲。然而修行就是既要让精气充满,又不能让它往下流,因为往下流就是一种损耗。怎么做?得让它往督脉走,把尾闾关冲开。

所以在培养精气的过程中,一定要节制欲望,不能滥用,因为滥用会形成习惯,精气就无法往上走。精气一旦往上走,就会冲开督脉,进入任脉,再往左右脉、阳维脉和阴维脉走。

最终如何打开七个脉轮呢?当打开奇经八脉后,精气往中间走的过程叫冲脉。道家称之为冲脉,而不叫中脉。冲的意思是从下往上冲,当能量无处可去了,就往中间冲,从头顶冲出去,相当于把拙火或昆达里尼冲开。所以道家修炼,先修精气,再打开拙火。瑜伽则相反,先唤醒昆达里尼,打开七个脉轮,再打开督脉和任脉,然后打开左右脉,最后打开阳维脉和阴维脉。两者的方式不同,顺序不同,但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即奇经八脉和所有的脉轮都要打开,这样能量体才能达到饱和状态。每一种修行方式都有自己的训练方法和过程。

为什么昆达里尼如此重要?象征昆达里尼的两条蛇的形象,就像DNA链一样相互缠绕在一起,象征着进化的道路,当它升起,即代表一个人开始进化。为什么是蛇的形象,为什么以一种在我们意识中如此邪恶的形象来代表进化?这是有典故的,因为蛇是智慧的守护者,它不允许尚未准备好的人唤醒昆达里尼、进入智慧之门。

对于心智还未成熟,或者思想不健康的人,如果强行使用昆达里尼就会走火入魔。过去有一些练气功的人之所以走火入魔,就是因为心智没有成熟,控制不了这种能量。只有一个人心智成熟了,能够控制这种能量,能够平衡自己,这扇大门才会打开。所以,这两条蛇象征着守护知识的大门。

因此我们不必考虑如何用技巧唤醒昆达里尼,这没有用,或者可以说没有方法。那些方法,比如唱诵、观想,我觉得是没有用的。根据我的经验,当一个人真正达到意识的成熟,即当你完成了对世间知识的整合、通达了灵性的道路,同时升起一种非常想了解另一个世界、进入灵性王国的渴望的时候,这扇门才会打开。如果对世间的东西还有探索欲、还想学,那怎么可能会有渴望?包括只是一时的好奇,也是不行的。

只有当你完成了世间的学习,对灵性世界产生渴望时,这扇大门才会打开。此时你必须准备好去承载这个能量。因为当昆达里尼被唤醒,能量非常强大,身体会承受巨大的压力。如果没有经过静心的准备阶段而突然唤醒昆达里尼,身体会受不了的。你可能会整夜失眠、头脑出现一种类似梦幻的状态。我见过这样的例子,他在还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无意识地唤醒了昆达里尼,导致出现幻觉。

所以最安全的办法,就是慢慢引导、慢慢进入。与此同时,在身体和心智层面准备好自己,那么当昆达里尼被唤醒,就可以很好地把握它,不会失控。如果完全没有准备好就去唤醒,则容易失控。

七个脉轮象征着七个灵性层面。当昆达里尼一上升,会把所有的灵性层面连接起来,像有了一座桥梁、一个通道,此时才可以去探索更高的灵性层面。如果连桥梁都没有建立起来,层面和层面之间就是黑暗,人在黑暗中找不到路,如何探索?

目前我们了解这些知识就够了。而真正要学习的,是怎样锻炼能量体,即昨天提到的呼吸,我们要学会呼吸能量。

在理解呼吸能量之前,需要了解呼吸有多少种。大致有三种。一种是自然呼吸,即呼吸空气,也叫口鼻呼吸。第二种是能量呼吸,即我们的能量体在呼吸,也叫内呼吸。与此相对,自然呼吸叫作外呼吸。内呼吸呼吸的不是空气,是能量、精气。能量从哪里来?虚空中都有能量,但我们无法通过肉体感官来感知它,只能通过能量体来感知。而能量体也有器官,比如我们说的天眼、天耳、千里眼、他心通等都跟我们的能量感官有关。第三种叫胎息,它不是能量体在呼吸,而是光体在呼吸。

要达到什么程度才有光体?要达到合一、证入初禅以后才会有光体。进入合一是指,把内在身体全部融合成光,达到光的频率。在此之前,只有能量体。当能量体的频率越来越高,就会进入初禅,或者应该说“证入”初禅。你可能偶尔体验到初禅的境界、但不能每时每刻都体验到,就等于还没有证入。

“能够体验”和“证入”是什么关系呢?如同一个房间,当你站在户外看里面,是可以把房间看清楚的。然而当你走进房间后,虽然看到的东西一样,但方位已经不同,整体感受是有区别的。一旦进入里面,你能感受整个气场、整个氛围,虽然站在外面也看到一些东西,但感受不到气场。因此“证”意味着一个人从门外走入屋内,一旦进入,就完全了解这个房间,了解它的构造和气场。但在外面的时候,你虽然看到东西,但没有“证”,代表你对整体构造的了解是不完整的。所以“证”即是从外部进入内部,与之融合。

要证入初禅以后,才会有光体,达到光体,就会进入胎息。什么叫胎息?即不呼不吸,没有气息在进出。像那些入定很深的人就处于胎息状态,当你拿根羽毛放在他鼻孔下面,羽毛是不动的,因为没有气进出。在母腹中的胎儿使用的就是胎息。胎儿在器官长出来之前,既不能吃,又不能呼吸,他靠什么吸收生命能量、靠什么食物来成长呢?靠脐带。他通过脐带连接母亲的肚脐来呼吸能量,他处于胎息状态。

通过胎息吸收的能量会更精粹、更精华,远远强于外呼吸。比外呼吸更强的是内呼吸,即阴阳之气的呼吸。我们现在要学的就是内呼吸。当完全掌握内呼吸、证入初禅后,就会进入胎息,不呼不吸。

如何练习内呼吸?第一个阶段,要观察自己的外呼吸:它是否急促、喘(有声音的),或者断断续续(呼吸有时候长,有时候短,不均匀)。如果是,就要先调整外呼吸,把喘、急促、粗重的呼吸调到很均匀、绵长的状态。均匀是指吸和呼的长短不会有巨大差别。绵长是指呼吸要非常深入。如果是短促的,说明气还没进入肺部就出来了,只停留在喉咙。当呼吸是短的,健康就会有问题。比如睡眠质量不好的人,呼吸就很短。睡眠特别好的人,呼吸会非常深沉。一个真正进入深眠的人,像没有呼吸一样,其实不是没有,而是他的呼吸细微到根本察觉不到。如果呼吸很喘,基本上是在做梦状态。

所以,第一步要把外呼吸调得绵长、均匀、细微,细到没有声音的那种感觉。然后再过一段时间,呼吸就慢慢停下来了,若有若无,好像感觉不到有呼吸了,或者说呼吸轻微到无法觉察,此时就达到了“止”的状态。

从静到止,第一个阶段是静,第二个阶段是止。止,代表头脑没有活动,呼吸快要停了。因为呼吸和头脑活动是相关联的,头脑活动越活跃,呼吸越杂乱无章。所以,调整外呼吸的过程也是在调整大脑中的杂念。当把外呼吸调得很绵长、细微、均匀的时候,念头也就越来越少。突然有一刻,念头消失了,呼吸随即停止。

当念头停止时,要做什么?屏息。屏息几秒钟,停在那里。因为要从“止”进入“定”,必须要停止呼吸。刚开始可能有点强制性,但慢慢找到感觉后,就会很习惯地屏息。一开始不用屏息很长时间,这不是一个需要刻意的技巧,也不是在训练屏息的能力,而是让你暂时进入定的状态。因为一屏息就入定,真正地定住。大概屏息几秒钟再出来,如果呼吸要运作起来,就继续深调,当感觉呼吸快停了,再屏息。

接下来这个部分要记住:当你屏息的时候,要观察有没有一种气息在身体的内外循环流动,即要去感觉,此时有没有另外一种呼吸存在。这种呼吸非常轻微,几乎难以觉察,不像外呼吸一样有风进来的感觉。它像一种很轻微的气被拉进来,或者从内往外飘出去,或者从身体下部上升到喉咙,自发地流动。这就是气、气息,它代表你进入了能量体。如果在屏息的这几秒钟,感觉有另一种气息存在,则表示你进入了内呼吸的状态。要记住:它是自发的,不是你控制产生的。为什么它会自动发生?想象一下,当你把外呼吸的管道封住了,身体为了维持能量,就必须自动呼吸能量。

如何让这种呼吸状态持续下去?此时要使用一个技巧:将舌尖顶住上腭,以控制住外呼吸;不要顶得太用力,否则容易损伤舌头;然后让舌背贴住牙床,刚开始不用太紧;顶上去贴住以后,相当于把鼻腔封住了一部分,意味着空气进来得越来越少,即你在有意识地控制外呼吸。控制外呼吸的目的,是让内呼吸循环起来。如果不控制(封住)鼻腔,内呼吸就不能运作。当你找到这种气息一进一出的流动感,就跟随它,这就叫随息。

所以(当外呼吸慢慢停下来后),首先要找到另一种气息(内呼吸)的流动,然后把舌尖往上顶,把鼻腔暂时封住,然后继续让气息进进出出,感受它的流动,跟随它。

内呼吸分成三部分:数息、随息和止息。找到内呼吸了,知道它进来,知道它出去,一进一出,一进一出,叫数息。数息以后是随息,即跟着息走,不要去控制,息到哪里,意念就跟到哪里。当息达到相对满的状态时,它会自己停下来,叫止息。止息不是永久性的,过一段时间又会开始随息,它在呼吸能量。

先讲这么多,因为这需要体验,你们慢慢感觉一下。要记住的是,在外呼吸没有停止之前,不要进入内呼吸,进不去的。只有外呼吸慢慢停下来之后,才可以去找内呼吸,这是基本的技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